色彩风格

“数字+社会公益服务”助力做好不起诉“后半篇文章”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4-03-14      

  本网讯(通讯员 张智超)“日前,因低温雨雪天气影响,社区急需志愿者清雪除冰,小彭(化名)积极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,他的表现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!”
  3月6日下午,在青山区检察院召开的听证会上,钢花村街111社区书记冯丹对小彭在社区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期间的表现发表意见,听证员一致同意对小彭作相对不起诉处理。
  “在社区开展社会公益服务过程中,我对社会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我也向书记姐姐表个态,以后还会继续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活动!”
  从“书记”到“书记姐姐”,一个称呼的变化,折射出小彭在社区开展社会公益服务的收获和成长。
  小彭的变化,还得从该院探索建立的“数字+社会公益服务”工作机制开始说起。2023年9月,青山区检察院作为武汉市检察院“拟不起诉人员参加社会志愿服务”试点单位之一,与辖区钢花村街协作、探索推行该工作机制,将社会公益服务引入对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真实性的考察和判断,既引导犯罪嫌疑人通过实际行动修复关系,也为社区拓展志愿者范畴、凝聚基层治理合力,实现社会治理的双赢、多赢、共赢。
  如何推动试点工作走深做实?
  该院用“数字化”给出了答案——数字赋能,探索“数字+”的青山模式。“武汉微邻里”是武汉本地应用较为广泛的社会治理类微信小程序,该院充分借用此平台优势,依托武汉市检察院研发的二级应用系统“不起诉+社会公益服务”,实现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和轻罪治理。
  社会公益服务内容有哪些?
  “社区有需求,我们来响应!”该院积极同社区对接,确定了认岗、认事、认亲三大类服务事项,认岗类又具体细分为环境卫生整治、交通秩序引导、社区治安排查等岗位。“对于居民的个性化需求,如果拟不起诉人员有对应特长,我们还可以发布个性化服务‘订单’。”
  该院与社区达成共识,因人施策,综合考量拟不起诉人员的情况,积极发挥拟不起诉人员的“个性化”优势,有效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:有高空作业工作经验的为高层居民修缮好了雨棚,有理发特长的主动上门、为行动不便独居老人理发,有厨师工作经历的在年前为认亲对象送上了“年味儿”餐点……他们的表现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。
  拟不起诉人员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如何管理?
  该院锚定服务质量和工作时长两个关键点,由社区发布服务需求,拟不起诉人员自主认领、开展志愿服务并上传服务照片,社区工作人员根据志愿服务工作完成情况、工作有效时间以及开展服务表现,进行“线上审核+线下验收”,检察机关线上最终审核。线上发布、线上管理、线上把关,数字化全流程动态管理,以数据之力纾解人力之困,赋能不起诉“后半篇文章”。截至日前,55名拟不起诉人员自愿参加社会公益服务、累计服务时长1600余小时。
  检察机关通过犯罪嫌疑人参加社会公益服务的表现情况,对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自愿性、真实性和认罪悔过态度进行进一步的综合考察;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列席拟不起诉听证会,对拟不起诉犯罪嫌疑人在社会公益服务期间的表现发表意见,为检察机关依法准确作出处理决定提供重要参考。青山区检察院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,积极探索轻罪治理新模式,以“数字+社会公益服务”助力做好不起诉“后半篇文章”,实现了检察办案与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新突破。